岁末年初,正是各行各业举办年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2018年各地会展业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天下展商记者通过梳理地方政策、采访各地会展人,勾画出各地未来会展业的发展概貌。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效果图
进口博览会长据头条 广州深圳双雄争霸?
一线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最早,产业链也最为成熟,代表了中国会展业的最高水平。按照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袁再青会长的观点,中国要从会展大国建设成为会展强国,一线城市是当仁不让的领航者。
上海2018年会展业的重中之重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唯有广交会可堪比对的最高级大展。正因如此,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势必对广交会造成冲击,尤其是进口展部分。
本月初举办的中国(深圳)会展生态创新大会透露,深圳有能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的领头羊。
深圳有此底气,来自多方面的实力支撑:GDP超过广州,跃居全国第三;全球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离落成启用不远;深圳十几个展会品牌领先全国乃至世界;深圳会展业市场化最彻底,活力十足……
但是,深圳至今没有举办过高级别、大规模的国际会议,会议型星级酒店也偏少,会议和展览发展不均衡。广州不久前才举办了《财富》全球论坛,表现堪称完美,大型展会和配套服务是广州方面的优势。
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李霞辉会长表示,广州要保持和发展自身优势,关键在创新发展、合作发展和高质发展。
北京近几年都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型商业展览和会议都有减少的趋势,2018年也没有特别重大的展会排上日程。
在众多二线城市纷纷推出打造国际会展名城相关口号的时候,一线城市反应不大。在最新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排行榜上,成都超过深圳,深圳方面也没有一丝涟漪。事实上,会展名城这张名片,对于一线城市只是附丽。
△海南海花岛
厦门扩大金砖效应 海南期待全面爆发
对一些二线城市来说,打造会展名城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厦门和珠海都是“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的代表城市,在高额补贴的政策扶持下,以会带展的思路指引下,会展产业链日益壮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后金砖时代的2018年,是厦门开拓金砖合作金色十年的开端,厦门高水准的会议服务能力是厦门会展业蓬勃发展的保障。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郑智会长表示,2018年,厦门会展业将充分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利用“金砖厦门会晤”带来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从环境优化、境内外营销与自我培育入手,着眼于高端化、国际化、规模化发展,争取展览数量与面积实现两位数增长,重点培育1-2个新的国际性品牌展会,为锻造国际性会展名城作出新努力。
珠海走的是培育高端、精品、专业化展览及建立会议目的地城市的发展道路,航展、车展、游艇展等品牌已经海陆空齐备,高端行业会议也陆续落地。珠海市会展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引进培育大型国际品牌会议、大力扶持和培育市场主体、加快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会展合作发展,进一步推动珠海加快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海南是唯一把会展业提升到引领重点产业突破战略地位的省份,其省市双补的资金扶持政策也是全国仅此一地。2018年,是落实会展业引领重点产业突破的元年,可以预见,海南会展业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发展。
海口市会展协会杨学功会长表示,海南会展业的发展,除利用好现有的奖励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好会展场所、发展和壮大会展主体及进一步加大招会引展力度外,还应从会展业自身发展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特色会展,彰显海南会展魅力;二是智慧会展,这是会展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融合发展,这是会展发展的根基;四是质量创新,这是会展发展的命脉;五是绿色发展,这是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
华东地区的会展业,除了上海这个巨无霸,杭州、宁波、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也有各自的龙头展会。从西博办、太博办的名称,就可见当地对龙头展会的重视,新的一年,可以期待这些城市推出的新展会。
无锡市贸促会会长、会展办(太博办)主任徐惠娟表示,2018无锡会展业将把握新时代会展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无锡产业优势特色,挖掘市场需求潜力,树立大会展理念,完善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会展主体,加强会展业的合作创新,进一步提升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和中国无锡新能源大会等会展的品牌影响力,推动会展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提升无锡会展业的竞争力。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中部会展城市崛起 长沙南昌先后发力
长沙近年在打造“中部会展高地”的目标上动作频频、积极出击,食品博览会、轨道交通展、农博会、车展等展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2018年,长沙着力构建“大会战”格局:全年举办展览220个,展览面积达到240万平方米,观众人数650万人次,成交金额600亿元以上;全年举办500人以上会议370个,国际性会议20个。
长沙会展办陈树中主任透露,长沙明年将举办的国际物流发展大会,将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的最大盛会,同时以会带展,把长沙“交通物流、智能制造、创新创意中心”的特点,通过展会进一步突出。
他还表示,长沙再次制定了会展经济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包括投资40亿元,三年内建设完成一个能够承办国际中高端会议的国际会议中心,使得长沙能够承办现有的国内外所有类型的展会。长沙的目标是在未来打造出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会展湘军,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加强与全国会展业的合作。
在中部,继长沙而起要在会展业上发力的城市是南昌。江西去年成立了省会展协会,今年协会会长就争取成为了泛珠三角城市会展联盟的轮值主席。
南昌会展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南昌市设立了会展专项资金,明年争取从1200万提升到2000万,用于扶持本地的品牌展会,申办全国的品牌巡展,以及南昌市政府组团外出参展。
2018年,南昌将要举办的主要展会有世界VR大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等。
△滇池国际会展中心
成都打造千亿产业链 昆明招展主动出击
西南地区,成都、重庆、贵阳和昆明的会展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成都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排行榜上超越深圳成为会展第四城。成都市博览局王天刚局长表示,成都力争会展经济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到2022年全市会展业总收入1200亿元以上,成为撬动城市发展的“新杠杆”。而成都的更远期目标是成为“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经济新高地。
重庆2017年全市全年会展直接收入150亿元,拉动消费1300亿元。12月26日,重庆两江新区悦来会展总部基地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将依托国博中心的产业聚集作用,叠加重庆市、两江新区和渝北区的招展引会、招商引资政策,引进品牌会展企业和会展配套企业,实现悦来会展产业集聚,助推重庆会展产业发展,助力重庆打造长江上游会展之都。
贵阳会展业的口号是成为中国夏季会展名城。目标是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影响力强、美誉度高的品牌展会;培养和引进一批实力雄厚、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力强的会展公司;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使全市会展业逐步实现从政府扶持向市场化运作转变,从综合性会展向专业性会展转变,从区域性会展向全国性、国际性会展转变。
昆明拥有中国第三大,世界第六大的室内展馆滇池会展中心,博览局在会展业发展上积极主动,先后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成立了会展促进中心。
昆明博览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昆明2017年四大展会(文博会、医博会、农博会、旅交会)直接收入为7808万元,共拉动昆明经济收入17.53亿元。2018年,昆明会展业有望再上新台阶。
△青岛国际博览中心
青岛等待上合峰会 沈阳欲撑东北大旗
中国会展业呈现南强北弱的态势,西北丝绸之上的两大国家级展会表现平平,东北的产业现状即使想举办大型行业展会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华北因为虹吸效应大型展会基本落户京津,山东的展会倒是很多,有绝对影响力的却基本没有。
2018年,青岛会展业的头等大事是上合峰会,“一次盛会,改变一个城市”,上合峰会无疑为青岛带来了蜕变的历史性机遇。而青岛坐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青岛国际博览中心和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在建)三大展馆,充分利用上合峰会效应,是青岛会展业大发展的契机。
沈阳作为东北中心城市,其GDP已经不敌长春了。沈阳官方提出:力争每年引进1至2个国际性、国家级经贸展会落户,会展交易额年均增长10%以上。
沈阳展览业协会原家强秘书长表示,2018年沈阳会展业将呈现五大趋势。
第一,展览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沈阳服务业委员会出台扶持补贴政策,将激发本土展览企业进一步开发新的B2C、B2B类型的展会,市场主体也将增大增多。
第二,展览多元化发展。大量非正规的展览场地开始加入会展行列,商场和闲置的体育场馆成为展览的新场所。中型、小型、甚至微型的展会不断增加。展览业态的改变,体现了一种商业新模式的整合。
第三,会展院校和相关服务机构参与会展的热情在增加。会展院校和服务机构是沈阳会展行业的新生力量,他们对展会的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的探索,对沈阳会展市场有拉动作用。
第四,展览的方式多样化、泛展览化。从原来的普通展览开始向节庆、赛事、活动、文化方面转变,例如卧龙湖冬捕、庙会、古玩展等,还有体验式营销,泛展览化有扩大的趋势。
第五,会展和旅游相结合。沈阳的展览补贴涉及到会议和住宿行业,各大酒店也开始向会议型酒店转型。会展和旅游也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很多政府的政策提案都提议把旅游和会展结合起来。
原家强预计,2018年沈阳会展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将增加5%-8%。协会将开展会议型酒店的评选和会展搭建联盟、组展联盟的建设。而政府会展方面的职能会更多地委托给协会,沈阳会展业整体将呈现稳步发展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