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3月10日讯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会展业按下了“暂停键”,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会展扶持政策,减少疫情对会展业的冲击和影响,在此期间,四川天府新区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会展博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为此,中国经济网·会展中国记者在线专访了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文创会展局局长吴华平和四川天府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冕。
吴华平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新区会展业面临场馆档期变化、酒店住宿情况变化、参展商及观众意愿降低等多方面挑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委和市委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深刻领悟全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第一时间部署应对研究工作,精准研判疫情对国内外会展博览产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按照“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抢占先机”总体思路,积极以政策推动会展博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何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那便是调查研究。吴华平介绍:“我们积极应付疫情对会展博览产业带来的阶段性影响和结构性矛盾。在出台《措施》之前,全面对接了93个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12个大型会展场馆和5个会展行业协会,充分结合我市226家会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困难和诉求,深入开展新区会展博览产业影响分析,差异化定制化政策措施。”
在《措施》制定过程中,直面疫情冲击,与企业共克时艰。吴华平表示,新区聚集推动会展博览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稳产满产,针对企业面临的营业收入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租金税费压力较大和预期订单减少等实际困难,在参考借鉴北京、深圳和厦门等地会展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重点瞄准“延期、新引进、新自联办”三类展会项目,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出台支持会展博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6条政策措施,全力帮助企业坚定信心、跨越难关。一是对延期类展会,按照“稳存量”原则,给予六个档次、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补贴;二是对新引进类展会,按照“扩增量”原则,对首个在西博城举办的国际化、国家级、专业型展会项目以及UFI认证展览项目和ICCA认证国际会议给予100%的场租补贴,最高可达200万元;三是对新自联办类展会,立足培育发展新形态和新经济展会,最高给予50万元的资金补贴;四是对承租西博城场馆的非国有中小企业,全额免除2月—4月租金。
疫情当前,一切会展活动全部停办或推迟举办,会展企业运营陷于停滞,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困难尤为明显。在长期的合作中,会展中小企业和场馆已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基于此,新区在《措施》将承租西博城场馆办公用房的非国有中下企业(个体经营户)列为支持对象。四川天府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冕说:“受此次疫情影响,大部分会展企业面临营业收入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租金税费压力和预期订单减少等困境。截止目前,西博城场馆内租赁配套用房的会展服务公司、广告公司、会展物流公司以及部分餐饮服务企业仅少数全面复工,各企业围绕展会业务也处于停滞状态。”王冕强调,新区在《措施》中专门制定了协助降低企业负担相关条款,减免承租西博城场馆办公用房的非国有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2-4月份租金;作为西博城场馆方,将全面配合做好政策宣传和12家关联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帮助坚定企业信心、共渡难关。
《措施》明确,鼓励支持西博城场馆加大国际性、国家级、专业型展会项目以及UFI认证展览项目和ICCA认证国际会议的招展引会力度。吴华平和王冕表示,疫情稳定后,将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新区将以构建完善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为支撑,持续增强会展博览产业抵御疫情冲击的抗压能级,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会展博览产业发展模式,确保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全力完成全年会展博览产业奋斗目标。一是切实加大招展引会力度;二是持续提升产业服务配套水平,聚焦会展功能项目和酒店配套;三是着力增强西博城带动能级,提升面向全球市场配置会展博览资源的能力。
如此大力度的实施会展业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有何反响?吴华平表示,《措施》出台后,在国内外会展界引发高度关注和热议,受到了UFI、英富曼、汉诺威、中糖集团等60余家知名会展机构的一致肯定,UFI亚太区主席仲刚、全球第一展览集团英富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康康先后致电新区,表示新区的政策措施专业、高效、精准,有利于在疫情大背景下率先形成比较优势,吸引更多的名企、名展向天府新区聚集。